【工伤人损】村民工地上班10天受伤,赔偿主体不明,工伤维权缺乏关键证据,恐无法获赔,霖澳律师巧妙促成调解,助村民拿回15万赔偿
案情概要
2024年11月7日,王成经人介绍,进入A公司承建的当地某信用社的装修工程项目工地,在张三的班组工作,主要是用自己的农用三轮车拉运建渣废材。2024年11月18日,王成站在梯子上拆卸牌匾,结果不慎坠落摔伤,后被送往医院诊治,确诊为盆骨骨折。
事发后,王成认为自己属于是因工受伤,张三理应支付赔偿,可当王成找到了张三索赔时,却遭到了拒绝。双方协商多次均无果。最终,在家人的支持下,王成决定通过法律途径维权,并委托到了#霖澳律师事务所的曾红律师为代理人。
曾律师介入后当即对案件情况进行了梳理,曾律师指出,从实际情况而言,王成的确属于在工作时间、工作地点因工作原因受伤,具备工伤认定的要素,但王成工作时间短,缺乏认定劳动关系的直接证据,且案涉项目可能存在分包情况,赔偿主体难以确认,还需进一步调查取证。
为锁定责任方,曾律师即刻投入到取证工作中,全力搜集证据材料,协助王成申请劳动仲裁,请求确认由A公司承担王成受伤的赔偿责任。
然而,在仲裁过程中,曾律师发现,案件的情况比想象中更为复杂——王刚所在的工程项目面积小、工程总价低,且根据当地规定以及以往的类似判例来看,案涉工程可能并不需要相应的施工资质,因此难以认定A公司存在违法分包或承担用工主体责任,而这也导致后续工伤认定存在极高风险,赔偿主体亦不明确。
面对眼下的情况,曾律师果断调整策略,在仲裁开庭之后,再次向王成明确了当下可能面临的风险,即可能因为证据不足而败诉,建议王成优先调解解决,王成听完曾律师的分析后亦同意了该方案。
于是,曾律师立马开展沟通调解工作,多次联系仲裁委和公司方,包括案涉工程的信用社,在最大限度保障王成权益的基础上,争取调解空间。最终,在曾律师的不懈努力下,各方达成一致意见,约定由A公司一次性支付王成赔偿款15万元。
在曾律师的全程协助下,成功化解了工伤路径索赔的风险,助王成在短时间内获得了15万的赔偿,争取到了非常不错的结果,王成十分满意。
同行评价:曾律师有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和丰富的诉讼、非诉实践经验。擅长处理各类合同纠纷和债权债务纠纷,曾为多家法律顾问单位提供日常法律事务维护服务。 办理案件时,坚持以事实为依据,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,最大限度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,赢得了案件当事人的尊重与信任。 (注:文中人名均为化名)
霖澳律师事务所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免费咨询:18048594636
在线咨询